医疗服务

转摘丨健康三亚丨吃手指、咬嘴唇,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要注意!可能导致错颌畸形

字号:T|T
来源:网站管理员 发布:2020/09/20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是形成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口腔不良习惯常常会引起口颌面部肌功能的异常,而导致牙列、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被破坏。错颌畸形的发生及其程度与不良习惯的作用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皆有关。


分析口腔不良习惯的成因时,应该从患儿牙齿的发育状况、口腔生理功能的改变疾病的侵扰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心理状态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并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破除,从而达到防止错颌畸形的发生、阻断轻度畸形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及时纠正已经存在的牙颌畸形的目的。


一、吮指习惯


婴儿3-4个月时就常常会出现吮指习惯;一般情况下,在2岁或3岁前有吮指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会在4-6岁以后逐渐减少而自行消失。如在此之后吮指习惯仍继续存在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就会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


长期有吮指习惯儿童的手指上常常可见有胼胝,手指亦会有弯曲等现象,这也是判断是否存在吮指习惯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儿童每次吮指的力量都非常大,但每次持续的时间却很短,则不会造成严重的错骀畸形;相反,如果儿童每次吮指的持续时间均在6h以上,或者睡觉时整个晚上将手指都置于上下颌牙列之间,那么势必造成较为严重的错殆畸形。


二、舌习惯


替牙期儿童常会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 如果这个动作只是在较短时间内存在,则不会造成明显的错颌畸形;但如果这种动作长期持续存在就可能会成为不良的舌习惯;这些舌习惯包括舔牙习惯、吐舌习惯或伸舌习惯等。由吮指或口呼吸等习惯造成开骀畸形后,也很容易继发不良吐舌习惯。


患儿存在伸舌习惯时,经常将舌尖放置在上下颔前牙之间,使恒牙不能萌至平面,形成局部性的开颌;因为舌体的两侧薄、中间厚,因而形成前牙的梭形开颌间隙;有时舌体向前方伸展,也可使下颌向前移位, 造成下颌前突畸形。舔牙习惯如表现为用舌尖舔初萌的下颌前牙,可导致下颌前牙的唇向倾斜, 并出现牙列间隙,甚至形成前牙反颌。如果舔牙习惯同时发生在上下颔前牙区域,则会形成双牙弓或双颌前突畸形。


三、唇习惯


在女孩中较多见。起初,儿童可能是因为情绪原因而出现咬唇动作, 但如果长期存在即可形成咬唇习惯。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等其他不良习惯。唇习惯主要包括咬下唇习惯、咬上唇习惯以及覆盖下唇习惯。


1)咬下唇习惯:咬下唇时,下唇处于上颌前牙舌侧和下颌前牙唇侧,从而增加了对上颌前牙的唇向压力及对下前牙的舌向压力,导致上颌前牙唇倾、前突,并出现上颔牙列间腺:而下额牙6 弓及下颔骨向前发育则受到阻碍,形成下颌前牙区的拥挤、前牙深覆、下颌后缩、开唇露齿等畸形。


2)咬上唇习惯:咬上唇习惯形成的错稽畸形机制与咬下唇者相反,可形成前牙反、上颌前牙的舌倾、下颌骨的前突及近中错等畸形。


3)覆盖下唇习惯:由于口腔不良习惯或其他因素造成严重前牙深覆盖,使下唇在休息位时自 然处于上下颌前牙之间、且被上颌前牙所覆盖,这种情况称为覆盖下唇习惯或继发性下唇卷缩 学此时由于下唇压力的存在,加重了上颌前牙的唇倾程度以及下颌远中错的程度。


4)偏侧咀嚼习惯: 发生偏侧咀嚼时,下颌骨向咀嚼侧偏斜,下颌中线也偏向咀嚼侧;由于下颌骨的偏斜,使得咀嚼侧的咬合关系趋于远中关系,而废用侧的咬合关系趋于近中关系;由于咀嚼侧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故该侧的牙颌结构发育良好,且该侧的牙齿具有良好的自洁作用;而废用侧由于咀嚼功能低下,导致该侧的牙颌发育较差,且牙列缺乏良好的自洁作用,常可见软垢以及牙结石的堆积,易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长期偏侧咀嚼习惯的存在会引起颜面部骨骼结构的不对称。


5)咬物习惯:多见啃咬铅笔或者指甲。有些儿童在婴幼儿期养成了一些如咬衣角、袖口、手帕、被角、枕角及吸橡皮奶嘴等习惯,这些习惯从本质上讲与吮指习惯一样,都属于特定生长发有时期的正常生理反射行为,短期存在并无不良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脱离婴幼儿期后,随着大脑的发育及神经肌肉系统的成熟,这些习惯会自然消失;但如果这些习惯依然长期存在,就会成为影响口腔颌面部生长发育的不良习惯。在咬物习惯中,虽然不同患者所咬物品的种类繁多,但每个具体患者啃咬的动作往往固定在牙写的某一部位,从而导致局部性开颌畸形的发生。





专 家 介 绍


范美君,三亚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员,海南省口腔医学会会员,三亚口腔工作者协会理事。毕业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临床业务专长为口腔内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口腔修复;囗腔正畸,擅长于青少年、成年牙齿不齐等各种牙合畸形的矫正。掌握功能性矫正技术、直丝弓矫正技术,滑动法直丝弓矫正技术,微种植支抗钉技术等。